close

untitled2.bmp 

時間緊湊,粗淺介紹幾部我喜歡的小說和電影

《電影》

1120602_00_main.jpg 

1.兇手正在看著你:和好萊塢的動作電影不一樣,兇手正在看著你是以心理錯亂為節奏,以大量的曝光鏡頭來渲染心理的極度混亂,拍出了偵探鑑識的另一層面。其中,精明的兇手湮滅了多種現場證據,所以必定是要完全明白兇手心理的,才能看出兇手留下的蛛絲馬跡。所有的血腥和慢步調都是精心的囚籠,要把偵探和兇手一起困在裡面---這也正是電影的精髓所在。

%E8%A1%80%E5%9E%8B%E6%8B%BC%E5%9C%9647031.jpg 

2.血型拼圖:這一片是早年時期的犯罪影片,有著大量的醫學知識,不管是對活人還是死人。因為這部片子的產生時間,所以醫學的設備都相當簡陋,但是不減他的精神:仍然是由自身的血液去追尋目標,免不了醫生來幫忙追蹤線索。而偵探先生本身需要「心臟移植」,更牽扯出那個亙古不變的話題:得到別人的心臟,是否就會得到別人的感情和記憶?科學、現實交錯,使得這片電影更加迷人。

20050818001037728.jpg 

3.七宗罪:布萊德彼特早年的作品,演活了他狂野輕佻的形象。尤其喜歡他那令人震驚的結局,洋溢著愛和淚水。一點一滴順著線索,那個按照聖經的血腥屠殺和「淨化」。一老一少的警探搭配、和媲美「高譚市」的混亂背景,這部片子絕對是陰鬱的、令人害怕的,所以有這樣的結局,無疑是適合的,只是太令人心碎了。這是我見過、除了《羊男的迷宮》以外,能把暴力骨血美學和血腥結合得如此美妙的一部片子。

pfpkcov.jpg 

4.驚悚:又是一個帥哥主演的作品---李察基爾。律師的掙扎更多更兇狠,而心理鑑識占據了本片及大部分。本片被列為限制級,其實我看不出有什麼原因,除了一開始的喋血斬指、後來的性愛錄影帶片頭,沒有什麼刺激的場面。不過愛德華諾頓撲朔迷離的演出十分精巧,如果熟悉慢板電影的朋友們,不妨一看。

 

《電視劇》

TheCloser.bmp 

1.結案高手(the closer)熟悉the closer的人都知道,鑑識和法醫學其實都只是裝飾,本劇真正的亮點是在女主角的問案技巧,以及各單位的合作。當然在第二季之後,由於劇情中的「巴比攝影機」的加入,警探們會一條一條解釋現場看到的情景,例如陶警官會在鏡頭前面指著飛濺的汙漬:「鮮血噴出來,表示兇手站在這裡,受害者在這邊發出哀嚎之下倒下……」之類的講解,讓人更熟悉現場的作業。更別提裡面利用這些證據陳述、逼迫嫌疑犯的技巧,更令這部幽默的美劇值得一看。

criminal_minds_3.jpg 

2.犯罪心理(Criminal Minds)多半是集中在連續殺人犯、變態殺人犯、發出Amber Alert的失蹤孩童案件,FBI的行為分析組還真的有一套。重口味的電視劇有著不同凡響的劇情,因為在極端境地裡面激發出來的、小組團體的感情和強烈溫暖的人性。鑑識和法醫學在這部戲裡面占的比重也不輕,因為從現場和屍體的各種樣貌,才能拼湊出犯罪者的「心理」,所以可以看到各式各樣、鮮血淋漓的刀痕:整齊的、零亂的;還有碎裂的腳趾頭等等。鑑識現場、鑑識人的心理、分析並統合各種資料,這是這部戲最大的魅力之一。

csi-ny_32.jpg 

3.CSI‧NY以冷硬的藍色色調為底,NY系列是CSI中最得我心的一部(當然帥哥眾多也是一個原因)。這部片裡,紐約的人文風情一覽無遺,讓我對其心嚮往之。我特別喜歡裡面那個怪怪的法醫,拿著蓮蓬頭沖洗屍體、用解剖刀劃出精緻的Y字型、用電動骨鋸切開每一排骨頭……每個鏡頭都是如此寫實和精緻。雖然這部影劇被專業人士批評得體無完膚:哪有可能這麼一小段時間就破解一個案子之類,但我仍然忠實地欣賞每一集,從微物證據裡面找出真正的兇手,每次猜中……都很有成就感。

CSI+1L.jpg 

4.CSI身為祖師爺,這部片子造成美國一片瘋狂迷戀CSI的浪潮,還成功地延伸出兩部同樣受歡迎的紫劇集(像是Criminal minds的子劇集似乎就沒有這麼成功);十季之後,人事和設備都有很大的變動,甚至連「組織龍頭」葛瑞森都被撤換掉,但是中心精神沒有改變,甚至排名也能維持一定的幅度,幾千萬的收視人口,告訴我們CSI的魅力就是因為人性本身的好奇和探究精神,以及看著科學破案的過程。

lie-to-me.jpg 

5.Lie to me這部戲目前是被刪掉的,但是這部戲的主旨非常特別:面部鑑識(還有其他肢體語言)。靠著微小的面肌牽動:皺眉、微笑、甚至更小的肌肉抽搐,來判斷人的清白與否。還有一集有使用到大腦掃描,因為某些腦部區域看到以十六分之一秒播放的相片群做出的反應,而發現一個軍人有「創傷症候群」,進而洗刷他的冤情。多麼神奇!讓我覺得Lie to me被刪掉多麼可惜。而且這部戲強調是「真人真事」改編。Lie to me讓我每次出門都直盯著路人、觀察別人的表情和樣子,承襲著夏洛克福爾摩斯的精神……?

Rizzoli-Isles-Poster-.jpg 

6.Rizzoli and Isles去年新推出的時候,我剛好在美國,第一線首播。當然,這部戲是有其不足,有的集數過於拖沓。但是因為其中一位女角Isles身為「法醫」,讓這部戲顯得格外有勁、對我的口味。Rizzoli是為幹練的女警官,在現場採集證據,提出各種論點;Isles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,有的時候甚至過於堅持,絕對不管Rizzoli的推論。但是她也有著像是維基百科的頭腦,簡直不敢想像如果身在台灣她會被「霸凌」蔑視成什麼樣子---被當作是古怪的書呆子……不管如何,第一季的結局實在是太精采了!期待今年暑假推出的第二部……

1297164510_DrHouse.jpg 

7.Dr.House這不是找殺人「兇手」,而是找疾病和症狀。Dr.House本身詮釋的古怪、聰明、自大,在我心目中足以成為十年以來的「經典劇集人物」第一名,而且未來再十年八成也無人可及。至於鑑識方面呢,在CT、MRI、脊髓穿刺等等先進工具的最前線使用地點「醫院」,各種手法運用得當,其有趣新奇,完全不遜於尋找體液的紫外線燈光。這部影集直到現在人氣還當紅,值得推薦。

《書》

2018730183656b.jpg 

1.米涅‧渥特斯系列:女人筆下的凌厲尖銳,完全不輸男性作家的刁鑽詭計。「毒舌鉤」和「女雕刻家」為其代表作品,看到最後峰迴路轉,叫人喘不過氣。她的系列沒有統一代表的偵探,卻有統一的風格:精細、引人入勝。也許喜歡大刀闊斧的讀者們會討厭她對某些東西的過於詳述,但是也正因為細節的描述,更顯得陰森和血腥。舉例來說,「毒舌鉤」的由來是「長舌的女人被懲罰,要用鉤子把她的舌頭鉤出來釘起來」;「女雕刻家」的由來是「有位恐怖的肥胖女人把母親砍成好多塊然後棄屍」---這樣的背景設定能不引人入勝,想要一端其詳嗎?

untitled.bmp 

2.傑佛瑞迪佛系列:我喜歡的是這位作家筆下的「癱瘓神探‧林肯萊姆」系列,還有「Praying for sleep」,其他的倒還好……不過是個人品味的問題。林肯萊姆有獨特的「方塊蒐證法」和「神奇白板」:把所有的證據一條一條寫在白板上面,然後畫出各種線連結在一起,最後導出一個明確的重點和中心,逼近犯人……這就像是一隻巨大的蜘蛛坐在網子的中央,慢慢把獵物收回到網路裡面。

奪命旅人.jpg 

3.菜鳥派克系列:http://danceinfire.pixnet.net/blog/post/41772530

人體農場.jpg 

4.史卡佩塔系列:女法醫的始祖,比起凱斯‧克萊斯,史卡佩塔顯得比較年老、沉重,也比較有個性。身為女同性戀,像是親生女兒的外甥女「露西」,是個電腦天才:身為側寫員、深情卻已有家室的愛人,FBI探員‧班頓,他的「死亡」(後來證明是假的,因為需要證人保護計畫)是整個系列最令人落淚的橋段之一;而透過栩栩如生的描述,「人體農場」也開始廣為人知,更令人明白尊重屍體和研究死者的重要。後來史卡佩塔系列曾經短暫地中斷一陣子,作者寫了「開膛手傑克結案報告」、「惡犬島」等另一些書本,令人驚訝的是也很有可看性(有的作家寫的“其他系列”就沒有這麼受歡迎),只是風格不盡相同,通常以警察辦案為主。

image2.jpg 

5.凱斯克萊斯系列:這一部相較於史卡佩塔,顯得比較新潮、比較多感情線、比較幽默,也難怪後來銷售量超越了史卡佩塔(不知道現在是誰比較厲害XD)。比起來這個系列的博士是以「骨頭」和「人類學」為線索,好好一位博士(非法醫)明明乖乖地研究原始人和原住民的頭骨(這一部分雖然不是書本的重點,卻也讓我相當著迷),卻也牽扯進了大大小小的案件,還跟性感可愛的警探有欲拒還迎的關係……雖然只有看過這一劇的第一季第一集,覺得有拍出那個幽默的精髓,因為這部小說本身就塑造出一位聰明博學、善於自我解嘲的女主角。

large.jpg 

6.亞力士心理探案系列:這個系列我推薦「惡之愛」。本系列的文字密度非常高,如果是秉持著讀「暢銷書」像是看「大製作電影」的心理,八成不會看下去。偵探是一位心理醫師,搭配他的同志警探好友,以及目前處於分手狀態的吉他製作人女友,這部心理探案自有其格調,只和Criminal minds有異曲同工之處。進入別人的心理,挖掘出人家的祕密,一方面幫助警察局安撫被害人,一方面以一名醫師獨到的眼光,注意到常人所不能看見的事物。當然,因為主打心理,多少會有隱密疼痛的細節,所以小心使用。

2010-12-19-101219lcy01.jpg 死亡翻譯人.jpg

7.真實系列:當年史卡佩塔為了寫書,來到了「人體農場」---沒錯!真的有這地方,主持人是巴斯先生。「死亡翻譯人」就是他的口述故事,描述他從一名追尋原住民腳步的研究生,一路進步到身為現代最頂尖法醫的過程,以及他手下那一票徒子徒孫的妙事。想要看最真實的樣貌,除了死亡翻譯人,還有李昌鈺博士出的書「神探李昌鈺」,他可真是一位華人之光,做出數不清的貢獻---而他幾次回到台灣,我一邊看著他那沉穩緩慢的樣子,一邊想著……不知道那樣的外表底下,他的頭腦裡到底有多少精細的零件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爵士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